2025年,中国高阶智能驾驶正站在规模化落地的历史性拐点上。政策、技术、市场三重合力推动下,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,行业迎来从“技术验证”向“用户价值创造”的关键跨越。
政策层面,法规体系加速完善为技术落地铺平道路。北京、武汉等地率先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条例,明确L3级车辆上路测试、责任认定等细则,深圳更通过立法支持商业化试点。截至2024年末,全国已发放1.6万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,开放测试道路3.2万公里,为技术迭代提供了海量真实场景数据。
技术突破是核心驱动力。激光雷达成本下降、域控架构普及、中央计算平台演进,推动高阶智驾系统成本降低。地平线征程6系列芯片实现四芯合一,华为乾崑系统通过“车位到车位”端到端模型,使智能驾驶从“功能可用”迈向“场景全覆盖”。无图技术路线崛起,特斯拉、华为等企业通过实时感知与认知驱动,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,加速技术普惠。
市场端,用户需求升级与车企竞争加剧形成双向拉动。2024年新能源汽车L2级及以上装车率达66.4%,24万元以上车型成为高阶智驾竞争主战场,而8万—24万元价格区间渗透率翻倍,推动技术下沉。用户调研显示,82%的消费者期望更高智能化水平,年轻群体与女性用户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驾驶人群,为市场扩张提供坚实需求基础。
展望未来,随着技术降本、法规完善与用户认知提升,2025年将成为高阶智能驾驶从“试点示范”迈向“规模化商用”的里程碑之年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